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

Apple Mac as client of synergy by using QuickSynergy

本來Mac OS上最受推荐的Synergy軟體當屬SynergyKM,然而自從Lion問世以後似乎災情慘重,在我的環境確實也是有同樣的問題,看來在新的問題被修正之前可能還是得回頭用QuickSynergy了。

然而今天不知為何怎麼弄就是無法讓QuickSynergy在Mac上能夠乖乖的作為一個正常的client工作。經過了一番搜尋,才找到原因,這問題不知道是系統的限制或是個bug。

原來不知為何,Mac版的QuickSynergy沒辦法讓使用者在client端自行指定Screen name,才會怎麼連都連不上server。因為Mac的QuickSynergy會強迫指定hostname作為client,所以必須反過來設定server端,讓server的設定"屈就"於client的hostname。

要得知Mac的hostname,就是先打開"系統偏好設定" => "共享"



看到上方的"電腦名稱",旁邊有個"編輯",直接點開


包含後面這段.網域的,整段加起來就是要放在server端設定的screen name



以Ubuntu作為Synergy的server為例,大概就是需要像這樣,接著執行server。回到作為cient端的Mac,就是直接執行就可順利連上server了。



參考資料
如何設定Mac上的QuickSynergy Client設定

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

iperf3測試網路負載

iperf是一個透過tcp測試系統網路能力的工具,由於可以專門測試tcp層不管application layer的干擾,因此特別適合用於針對系統底層網路能力來測試,例如網路卡、驅動程式、作業系統等等。

目前iperf已經出到3.0版,還在beta中,不過根據經驗之前版本的iperf反而不是很穩定,因此建議還是以iperf3作為測試的工具。

安裝
可以到此處下載
解開後經過編譯與安裝就可使用

註解: 如果使用ubuntu,需要先安裝build-essential uuid-dev,然後才能編譯與安裝
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 uuid-dev
./configure
make
make install

執行
執行架構可分為client與server兩端

在server端執行如下指令即可
iperf3 -s

在client端執行下列指令
iperf3 -c -t -i

進階參數設定
還有下列幾個進階的參數可以設定,但若要使用下列參數,則server與client都要同時下一樣的參數值才行
-w n[KM]  指定 TCP window size
-l n[KM] 指定 read/write buffer 大小(預設為 8k)
-Pn (大寫的P) client 端指定同時 (parallel) 跑幾個的 threads

結果
在server端與client端都會有結果出現,兩者會不太一樣,但相當接近
最後cilent的結果如下
[ ID] Interval       Transfer     Bandwidth
      Sent
[  5] 0.00-20.00 sec  80.6 GBytes  34.6 Gbits/sec
      Received
[  5] 0.00-20.00 sec  80.6 GBytes  34.6 Gbits/sec 
分別代表執行時間、總下載數(單位為byte)與平均傳輸速度(單位為bits)

參考資料
iperf3官方網頁
iperf2官方網頁
更詳細的教學網頁
Windows版本的教學網頁